两会观察|深度聚焦科技创新(一)

  探索科技成果证券化

  促进社会资本投入科研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刘中民

  ❖  《关于探索科技成果证券化促进社会资本向科研投入的提案》

  01

  刘中民指出,将社会资本引入科技创新,给科技插上资本的翅膀,是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手段。但是,当下的知识产权、无形资产、债券融资多集中在研发过程末期和科技成果转化阶段,社会资本在相关规定尚不完善的大环境下,更倾向于支持已确权并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科研成果和相关产品。已经实施的科技产业相关的证券化更多是一种商业行为,鼓励企业科技创新,而不是科技创新本身。

  如何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从研究到成果应用的各个阶段,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仍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

  刘中民认为,理论上,科技创新的任何进展均对应着其创新价值的提升,这些价值提升对应着不同阶段的科技成果,是可以通过专家或第三方评价认定并公之于众的。虽然从创新初期到产生可应用成果的各个阶段对应的价值不同,原则上应该能够通过一些方式将科技创新不同阶段的成果与资本实现对接。同时,资本与科技成果的对接,也是科技成果社会评价的另一种形式。

  02

  为此,刘中民提出两个建议:

  第一、探索建立科技成果证券化交易平台,引导资本介入科技创新全过程。

  将科技成果的概念扩展到科技创新的各个阶段,建立涵盖不同类型科技成果的证券化交易平台,以份额化后的科技成果作为交易标的物,由简单的“买卖双方”关系,变成多方共同参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引导资本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及应用全过程,促进科技创新的同时促进科技产业发展。

  交易平台应包括科学技术评级、信用增信、发行、托管银行等机构,全链条支撑技术研发方、投资方、产业实施方等各方充分接洽,降低投资参与门槛,并设计一系列措施有效规避重大风险,合理分担不确定风险,健全相关金融优惠与补偿机制,引导资本流入科学技术研发的全过程,进一步加速科学技术的创新。

  第二、建立完善的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与认证体系。

  科技成果的评价是科技成果份额化交易的基础。科学技术本身有较大的未来收益不稳定性,国家层面有必要引导金融资本通过证券化介入建立一套规范和完善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严把第三方评估,即:筛选出确有明确适用背景和应用前景的科学技术,并科学评估该技术在研发过程及产业化过程中的风险与价值。

  提升知识产权价值运营效益

  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动力

  ❖  全国政协委员、德勤中国副首席执行官蒋颖

  ❖  《关于优化知识产权价值运营、激发知识产权融资效率的提案》

  01

  蒋颖表示,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重要战略,而融资是企业创新生态中的关键一环,尤其对于多以轻资产运营的高科技中小企业而言,这些企业如果能够提升自身知识产权的价值运营效率,将大幅提升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动力。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难”依然是阻碍知识产权金融创新的最大痛点,实践中存在以下挑战:缺乏统一权威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知识产权评估机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且无须对评估结果担责;知识产权融资相关主体尚未形成紧密合作关系,融资周期长,流程复杂。

  02

  针对上述痛点问题,蒋颖建议:

  第一、完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

  借助智库和行业协会力量研究全球关于知识产权确权、估值和价值运营的领先实践和高标准规则;推动中国资产评估协会继续健全无形资产的评估准则研究和制定,组建经济、法律、会计、产业技术领域的专家团队,在现有的框架性规范下进一步细化形成统一标准的估值流程,特别是与创新相关的技术类无形资产的评估;定期举办知识产权价值评估行业大赛,发掘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创新在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领先应用,博采众长促进评估体系优化迭代。

  第二、加强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的监管与评价。

  针对知识产权评估机构良莠不齐的现象,引入监管机制,明确法律责任,对出现评估结论严重失实的机构处以严厉惩罚,甚至取缔资格;另一方面,指导行业协会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分级分类评价,以促进和规范知识产权服务业发展。

  第三、升级完善一站式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

  推动现有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在展示专利成果和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主的基础上,进一步联结银行、担保、投资、法律等服务机构,并对其相关业务进行监督,根据具体情况要求适度信息披露;同时,面向有融资需求的企业,跟踪企业知识产权价值运营需求痛点,并针对相关政策与操作流程进行培训,将平台的功能从信息发布拓展至全链条、一站式的知识产权投融资支持。

  第四、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建设。

  推进高校的知识产权一级学科建设和知识产权专项人才培养计划,依托行业专家资源为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开发知识产权精品课程,提供具有丰富评估实践经验的校外专家。

  *内容来源:人民网、财经杂志、证券时报网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是重庆大学全资企业,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是西部地区首家由高校全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服务的公司。作为“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四大平台的重要运行单位,为学校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从创新想法到技术商品化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码50201),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专利局在重庆地区唯一指定的国防专利代理机构。2003年被认定并备案为首批34所国防专利代理机构之一,全国高校仅10家。2020年获得“重庆国防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并成为中国西部(重庆)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联盟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