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科技向善 造福人类——解读《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
科技伦理是开展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近日,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对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作出系统部署,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深刻改变世界发展的面貌和格局,科学新发现、技术新突破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伦理风险和挑战也相伴而生。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科技部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把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放在事关科技创新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在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牵头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意见。
此次印发的意见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的科技伦理治理指导性文件,着力解决我国科技伦理治理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对科技伦理治理作出顶层设计和系统部署。
意见要求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把科技伦理要求贯穿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全过程,推动科技向善,确保科技活动风险可控,科技成果造福于民。
科技伦理原则是科研人员需要遵守的总体性、根本性的伦理要求。很多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以及学术机构等均制定了相应的科技伦理原则。
意见提出的五项科技伦理原则,充分吸收借鉴了国际科技伦理相关规则和共识,同时结合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阶段及社会文化特点,由我国科技界、伦理学界、法学界的专家学者集体研究、充分论证形成,并听取了广大科研人员的意见建议。科技伦理原则反映了各科技领域伦理的共性要求,具有普遍适用性。开展科技活动,要坚持将科技伦理原则贯穿始终。
科技伦理原则的提出,一方面明确了我国对科技活动的基本伦理要求,以有效防范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不确定风险,促进科技向善;另一方面也阐明了我国政府及科技界对科技伦理治理的立场和态度,对加强国际科技交流、推进全球科技伦理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多方参与、协同共治,
不断提升科技伦理治理能力和成效
此次印发的意见提出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五项基本要求。
即:伦理先行,推动科技伦理要求贯穿科技活动全过程;依法依规,加快推进科技伦理治理法律制度建设;敏捷治理,快速、灵活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伦理挑战;立足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科技伦理体系;开放合作,积极推进全球科技伦理治理。
同时,意见明确了政府部门、创新主体、科技社团及科研人员的职责和任务,致力于形成多方参与、协同共治的科技伦理治理格局。
下一步,科技部将在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的指导下,会同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切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确立伦理先行的理念,强调源头治理、注重预防,建立科技伦理监管体制机制,对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实行更严格的监管措施,对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和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依规进行登记,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科技伦理监管,加强对国际合作研究活动的科技伦理监管。
文字来源:新华社 /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是重庆大学全资企业,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是西部地区首家由高校全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服务的公司。作为“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四大平台的重要运行单位,为学校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从创新想法到技术商品化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码50201),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专利局在重庆地区唯一指定的国防专利代理机构。2003年被认定并备案为首批34所国防专利代理机构之一,全国高校仅10家。2020年获得“重庆国防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并成为中国西部(重庆)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联盟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