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成果转化经验谈③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作为浙江省唯一的C9联盟大学、985工科大学和211工科大学,一直积极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工作,在2017年-2020年期间,科研成果转化总金额达到了83亿多,位居全国高校第二。在成果转化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亮点。
成果转化制度建设
浙江大学出台系列改革举措,鼓励教师参与科技成果转化。
印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促进成果转化的若干意见》,明确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对其中净收益的70%用于对成果完成人的奖励和报酬。
印发《关于教师从事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管理暂行办法》,支持教师因科技成果转化需要的,可申请兼职或离岗创业。印发科技成果转化审批细则,明确成果转化不同、定价方式不同的具体审批流程。
制定《关于发放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的实施细则》,规范学校科技成果完成人取得职务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有关个人所得税缴纳,确保现金奖励相关信息公开、透明。
出台《科技队伍体系建设方案》,将成果转化队伍纳入学校统一管理,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创新转化经验的成果转化人才,为科研成果转化提供高素质人才队伍保障。
制定《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审批细则》,明确了关联交易的范围,并制定了审批细则,建立了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部署,今年10月,浙江大学结合学校实际,最新制定了《浙江大学关于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举措(征求意见稿)》,积极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脚步。
浙江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流程图
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及模式
浙江大学围绕“顶天立地、育才树人”的发展理念,积极构建开放协同的科研创新生态系统,不断完善成果转化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实践科技成果转化的浙大模式。
成立由校党政主要领导担任主任、全体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委员的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委员会,完善学校原始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科技服务体系。成立技术转移工作协调小组,优化区域技术转移分支机构布局,加强技术转化部门与院(系)、学科之间的协同与链接,加速完善一体化、全链条、网格化的成果转化构架。
浙江大学紧紧抓住国家支持“双创”和浙江省委省政府打造城西科创大走廊重要机遇期,充分发挥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优势,整合科学技术研讨院、产业技术转化研讨院、国家大学科技园等校内机构资本,进一步深化政产学研合作,搭建“原始创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孵化产业化”全链条转化流程。
一、强化创新创业效力,搭建 “FOCUS”(全维度Full-Field、跨范畴Overarching、毕生制Career、全球化Universal、高赋能Stimulating)创新效力系统,将“智享(科创财富进修交换平台)、智汇(行业科研展开高端对话)、智融(泛浙大投融资对接)、智学(浙大创新创业练习营)、求是桥(浙大科技功效对接)”等五大效力平台化,经过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备案(专业化)众创空间等载体,吸引浙大师生在科技园内开办孵化企业、转化科技功效。
二、强化科技创新实践训练和创新创业教育,助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经过搭建“智能制造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杭州大学生创业园(西湖-浙大科技园)”“e-WORKS创业实验室”“杭州国际人材创业创新园(紫金园区)”等,推动创业教育、创业理论,扶持自立创业,促进大学生在校转化功效。
三、建立校友总部经济园等技术转移终端平台,积极吸引校友企业和以校友企业为纽带的社会企业投资入驻,进一步打通学校创新链和产业创新链。
四、与省科技厅共同发起成立浙江省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交易和科技成果作价入股工作,提高学校知识产权策划与服务能力,实现协议定价、挂牌、拍卖三大交易方式全覆盖。
五、实施大企业合作工程,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与全国龙头企业、浙江省骨干企业、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促进源头创新、成果转化、市场开发的齐头并进。
六、积极引入官方本钱,构建“浙大紫金创投同盟”、“紫兴天使投资基金”等投融资效力平台,而且与金融机组建立“金融效力超市”,经过本钱效力,加速功效转化。
七、增强与浙江宁波、江西南昌等地的校地合作,加速科技功效在当地转化,促进高新技术财富向地方辐射。
八、积极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国际合作模式与合作平台建设,与相关跨国企业展开密切合作,聚焦国际前沿产业需求,建立常态化海外科技项目合作运行机制,促进海外项目落地。
成果转化现有成效
浙江大学现有44个国家级科创基地、244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基地。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截至2020年底,累计成交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3570项,总金额达9.7亿元。“十三五”期间,浙江大学累计申请转化专利数1446项,累计申请转化金额逾7.18亿元。
2020年,浙江大学被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同年,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风险防控机制、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及审批工作流程等方面的工作被作为典型经验,由教育部科技司发文推广。
截至目前,浙江大学已与18家企业合力建设双创示范基地,累计推动项目对接120余次,落地合作资金近1000万元,带动数千万元投资和意向投资。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重点区域设立研究院10个,在全国设立技术转移分中心近百个,推动派出研究院与企业共建各类联合研发中心60个,进一步构建起广辐射、高能级的产创融合体系。
内容来源:浙江大学
责任编辑:翟艺潼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是重庆大学全资企业,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是西部地区首家由高校全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服务的公司。作为“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四大平台的重要运行单位,为学校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从创新想法到技术商品化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码50201),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专利局在重庆地区唯一指定的国防专利代理机构。2003年被认定并备案为首批34所国防专利代理机构之一,全国高校仅10家。2020年获得“重庆国防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并成为中国西部(重庆)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联盟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