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法善治,构建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新进程
“完备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高效的执法司法体系,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保障。”2020年11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有力指引了我国知识产权事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引领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国家知识产权局等各部门协同发
力,在知识产权领域各方面补弊塞决,构建了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全方位、立体化保护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断成熟、丰
富、完善和发展-
我国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基本建立起符合国际通行规则、门类较为齐全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知识产权发展之路。
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知识产权的原则性规定和相关客体写入其中。
2018年12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修正案(草案)》,会议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19年,再度修改的商标法施行,遏制恶意注册商标;同年,新修改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施行,完善商业秘密保护范围规定。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相关内容赫然在列,确立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大法律原则。
2020年10月17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专利法的决定。
2021年,修订《专利审查指南》《商标审查审理指南》,印发《关于规范申请专利行为的办法》《重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办法》,印发《商标一般违法判断标准》等规范性文件。
2022年5月,《工业品外观设计国际注册海牙协定》等在中国正式生效,至此,中国已经加入了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
除此以外,全国16个省级行政区域完成了知识产权综合立法,加上各类专门立法,地方法规总数达到77件,越来越多的地方正在通过综合立法,将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政策转化为地方性法规,以良法保善治、促发展。
-
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成果经验谈
-
谈及我国近年来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经验: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知识产权法制工作的根本保证。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知识产权法制建设最鲜明的价值导向。我们的立法、执法和普法工作,都要始终聚焦公众需求、企业关切、市场期待,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制度调整的最大标准。
三是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四是面向未来,以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使命。
- 展望未来奋力推动知识产权
法制工作新进程 -
党的二十大报告就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专章部署,强调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二十大报告也专门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这为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未来,我们将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高度出发,深入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二十大精神,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奋力推动知识产权法制工作迈上新台阶。
*内容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知识产权报
责任编辑:翟艺潼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是重庆大学全资企业,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是西部地区首家由高校全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服务的公司。作为“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四大平台的重要运行单位,为学校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从创新想法到技术商品化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是重庆大学全资企业,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是西部地区首家由高校全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服务的公司。作为“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四大平台的重要运行单位,为学校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从创新想法到技术商品化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