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推介】——无人机智能协同反制认知系统




项目背景

    随着民用消费级无人机款式的增多及价格的不断下降,近年来,无人机市场得到蓬勃发展,根据2018年数据表明,中国无人机保有量己经突破120万架,而且增长趋势强劲,无人机数量在快速增加的同时,无人机黑飞事故频频发生。涉及到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民航通行安全和民众相关权力等多个方面。复杂低空空域环境存在自然环境构成复杂(电力线、铁塔和鸟群等)、地形特殊、气候多变等特点。若在此基础上结合无人机“低、小、慢”的特点,将对无人机的反制感知带来极大挑战。

    因而,如何在复杂低空环境和结合无人机自身特点,对无人机快速智能感知技术亟需解决,为打击“黑飞”、“乱飞”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消除隐患、确保国家民生安全。

项目简介

    本项目原理是基于深度学习的多传感器协同的目标检测和识别。

    首先,建立复杂低空无人机的样本数据库;为后续智能认知算法研究奠定数据基础;且来自不同传感器的数据在时间,空间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为了确保对多传感器数据进行无误差的转换,常需要进行多传感器的配准处理,因为未经配准的传感器组合的性能可能比单独使用一个传感器时还差,甚至会产生与实际情况相反的结果。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多平台多源信息融合系统中多传感器的优越性,就必须首先进行多传感器的配准处理。

    其次,针对复杂背景下的无人机检测面临目标高层精细信息难以快速表征问题,开展感兴趣区域弱小目标多源异构信息的高层精细信息的快速特征提取方法研究;形成基于深度学习的障碍物目标多传感器深度学习模型和架构。

    最后,从上述基于多模态深度学习得到的多模态特征入手;建立面向目标检测和识别的协同表示多任务学习模型,将来自不同传感器目标的高层特征和精细信息融合起来,极大地提高复杂背景下弱小目标的检测和识别性能;弥补了单个传感器极易受到信息丢失、信息不完整、信息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影响。开展基于Python的障碍物智能算法实现。

图1  总体开发方案

技术优势

1.采用红外识别和可见光识别两种方式,智能快速识别无人机。

2.采用无人机为侦测系统的搭载平台,可实现自动规划多方位动态侦测。无人机做好防水防尘处理,可适应较为极端天气的飞行;部署简便快捷,适合大型活动现场、多地貌应用部署,识别范围500米以上。

3.采用红外摄像机数据与可见光数据融合,针对阴天、夜间、雨天等场景,可快速识别无人机。

4.采用人工智能目标检测和跟踪算法,实现无人机全天候、多时段的识别、跟踪;视频动态识别范围300m。

5.支持声音预警、页面预警、短信预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6.支持视频回放,发现无人机后,自动录制视频。

7.工作温度:-20°~60°;存储温度:-40°~70°。

联系我们
如您对以上项目
产学研合作和成果转化感兴趣
欢迎致电咨询详情

本项目联系人:
蒋老师 15111954635 微信同号
期待与您的合作!



关于我们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是重庆大学全资企业,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是西部地区首家由高校全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服务的公司。作为“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四大平台的重要运行单位,为学校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从创新想法到技术商品化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码50201),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专利局在重庆地区唯一指定的国防专利代理机构。2003年被认定并备案为首批34所国防专利代理机构之一,全国高校仅10家。2020年获得“重庆国防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并成为中国西部(重庆)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联盟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