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一场“部长通道”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围绕基础研究、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人工智能等科技领域热点话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谈推进基础研究:
“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说,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
“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连续四年超过6%,与全国研发投入相比,基础研究投入增速更快。”在答记者问时王志刚介绍,基础研究属于科技创新全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也应该进行顶层设计。
“我们发布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同时围绕加强基础研究在创新环境建设、人才评价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王志刚说。
建成“中国天眼”FAST、稳态强磁场、散裂中子源等一批国之重器,在量子计算机原型机、人工合成淀粉、纳米限域催化等方面取得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近年来,我国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快速提升,推动基础研究取得重大成就。
“基础研究是科学体系的源头,通过基础研究才能变不确定性为确定性,变未知为已知。”王志刚表示,下一步,科技部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关于科技创新,特别是在基础研究方面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一是加强由好奇心驱动,进行前沿导向的探索性基础研究。二是加强由国家战略目标驱动,进行战略导向的体系化基础研究。三是加强市场驱动,进行应用型基础研究。
“这样使得基础研究成体系布局、成系统推进,使我们的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国家发展目标真正结合起来。”王志刚说。
谈科技创新主体:
“加大对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
党的二十大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出明确部署。企业从“技术创新主体”转变为“科技创新主体”,表明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务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企业不仅是技术创新主体,要解决技术问题,同时也是科学研究主体。”王志刚说。
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已超过四分之三,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达4.8万亿元,企业购买占比超过80%。
王志刚表示,只有让企业成为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而不仅仅是成果应用的主体,才能使企业从源头全过程参与,从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都能发挥主体作用。
“下一步,科技部会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支持。”王志刚说,不论国有、民营、大中小微企业,只要从事科技创新活动,以科技来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科技部都会全力支持,而且在权利、机会和规则三个方面平等支持。
谈发展人工智能:
“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人工智能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ChatGPT是近期国内外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国内多家企业也相继宣布有相关业务布局。“ChatGPT之所以引起关注,在于它作为一个大模型,有效结合了大数据、大算力、强算法。”“部长通道”上,王志刚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举了两个生动的例子:“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比如发动机,大家都能做出发动机,但质量是有不同的。踢足球都是盘带、射门,但是要做到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
“总的来讲,人工智能是大方向、大领域,它的影响绝不仅仅在科技领域本身。”王志刚表示,希望从事人工智能研究的大学、科研院所、企业能更好进步,为推动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作出中国贡献。
内容来源:新华网
作者:新华社记者胡喆、吴雨
责任编辑:翟艺潼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是重庆大学全资企业,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是西部地区首家由高校全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服务的公司。作为“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四大平台的重要运行单位,为学校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从创新想法到技术商品化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码50201),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专利局在重庆地区唯一指定的国防专利代理机构。2003年被认定并备案为首批34所国防专利代理机构之一,全国高校仅10家。2020年获得“重庆国防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并成为中国西部(重庆)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联盟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