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国内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上)
随着国内科技成果转化系列法规文件的颁布实施,国内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金额有部分提升,但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与科技成果交易金额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重庆重大知识产权从以下四个方面对目前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现状进行了梳理:
一、成果转化活跃度提高
综合2017-2019年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数据,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方式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合同总数及合同到账金额均有所增长。2019年,统计口径高校院所以许可、转让、作价入股进行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项数超15000项。成果转化合同中,合同总金额超过1亿元的高校院所数量保持在30家左右。
其次,由国家财政资金资助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转化合同项数增长速度达10.9%。成果转化活动活跃度持续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反馈了我国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及意识有所提高。
二、成果转化交易金额下降
一是科技成果转化合同交易均价呈现下滑趋势。
2019年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平均合同金额仅为101.4万,相较于2018年下降31.8%;
二是以作价入股方式进行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下滑尤其明显。
2019年以该方式进行成果转化合同金额为51亿元,同比下降39.1%。交易金额及作价入股方式合同金额大幅下滑凸现出国内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与企业实际生产经营出现脱节的问题。
三、成果转化技术流向产业聚集
一是以许可、转让、作价投资方式进行成果转化流向制造业领域的合同金额为59亿元左右,占比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38.2%,产业聚集效应明显。并未实现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战略新兴产业实现有效产业互动;
二是超过60%以上成果转化是与中小微类企业合作,占比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60.3%。成果转化与规模以上企业合作,占比高校院所成果转化合同总金额低于15%;
三是区域差异化明显,东部地区为成果转化的主要产生地,西南片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
四、成果转化重平台轻实质
2019年高校院所与企业共建成果转化平台、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机构等平台总数超10,000家,同比增长27.2%。与此同时高校院所以作价入股方式与企业创设或参股公司为2070余家,较2018年下降5.0%。转化平台缺乏有效的市场资源及资本对接机制,难以有效衔接高校院所与社会实际生产经营,超70%以上平台并未进行实质性成果转化活动。多数平台最终沦为高校授牌,企业宣传产学研的“工具平台”。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有限公司
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公司是重庆大学全资企业,成立于2018年2月,注册资本500万元,是西部地区首家由高校全资建立的专业从事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成果转化与产学研服务的公司。
作为“重庆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重庆市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中心”四大平台的重要运行单位,为学校和政、企、事业单位提供从创新想法到技术商品化的全生命周期运营服务。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
重庆大学专利中心成立于1985年,是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代码50201),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国防专利局在重庆地区唯一指定的国防专利代理机构。
2003年被认定并备案为首批34所国防专利代理机构之一,全国高校仅10家。2020年获得“重庆国防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并成为中国西部(重庆)军民两用技术知识产权联盟常务理事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