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二 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转化——辅助11项生物可降解材料发明专利入股重庆永高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重庆重大知识产权运营公司(简称运营公司)专利运营团队深耕重庆大学等高校院所,辅助重庆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罗教授团队,成功实现其生物可降解材料专利技术的转化,让这项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了市场,为生物材料行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运营公司专利运营团队在走访中发现,罗教授团队研发的生物可降解材料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可降解性、优异的机械性能以及易加工等特性,且其合成工艺技术已相当成熟,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内同行。更重要的是,罗教授对于如何将这一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特别是生物材料方面的知识产权布局,有着迫切的需求和期待。然而,当罗教授团队初步考虑将这一材料应用于骨科医疗领域时,却面临着长达3-5年的临床试验周期和高达3000万元的资金投入要求,这无疑增加了转化的难度和风险。
策略调整与专利布局。面对挑战,运营公司专利运营团队与研发团队经过多次讨论,提出了一个更为灵活和务实的转化策略。建议研发授团队暂时搁置骨科医疗领域的应用,转而先以非医用场景为突破口,快速布局知识产权,实现成果的初步转化。为了支持这一策略,运营公司专利运营团队不仅深入研究了市场前景和知识产权状况,还帮助罗教授申报了重庆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成功获得了50万元的培育支持。在此基础上,项目团队系统性地挖掘了非医用新场景13个,发现了国内外竞争性研究团队5个,并新规划了国内外战略布局专利20项,为成果的转化奠定了坚实的专利基础。
转化与实施。在专利布局的同时,运营公司专利运营团队还积极帮助罗教授团队联系试验场地和平台,确保试验的顺利进行。经过不懈努力,两项关键技术成功实现了转让,其产品销售金额高达1000万元。更为值得一提的是,研发团队通过“一种meso-丙交酯和D, L-丙交酯的混合丙交酯的纯化方法”等11件发明专利作价600万元入股成立了重庆永高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企业不仅继承了罗教授团队的科研成果,更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实力和市场洞察力,与重庆市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达成了多项合作,为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医疗领域的未来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
未来,运营公司还将持续助力高校科研团队突破转化难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生物材料行业乃至更广泛的领域带来新的技术革命和增长点,共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